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水污染防治

  • 高碘地下卤水中细菌产碘氧化酶的影响因素

    赵丹;靳洁;程寒飞;马放;

    高碘地下卤水的细菌碘氧化过程可以减轻工艺管线的生物污损危害。分离自高碘地下卤水中的细菌Roseovarius sp.IOB-7,其分泌的碘氧化酶可催化氧化碘离子生成能够抑制敏感菌生长的碘单质,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实验结果显示,加入16μmol/L的Cu~(2+)可促进IOB-7的生长,并将碘氧化酶活力提高了1.75倍。碘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5.5。以碘离子为底物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当pH值为9时,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已经完全失活,而碘氧化酶则仍然保持了32%的相对酶活力,显示出更好的pH应用范围和稳定性。开展高碘地下卤水环境中细菌碘氧化酶的研究,对利用生物酶法进行工艺管线生物污损的防治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7年06期 v.35;No.228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城市雨水湿地设计初探

    王振宇;阳雨平;杨楚思;

    为夯实城市雨水湿地设计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目前城市雨水湿地设计理论不足的现状,基于海绵城市视角,对城市雨水湿地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城市雨水湿地与普通人工湿地的共性,借鉴人工湿地理论及技术,通过文献综合、理论分析、定量研究等方法,提出了城市雨水湿地设计思路。从设计的角度对城市雨水湿地选址、面积定量确定、湿地选型、工艺流程、基质选择、植物选择、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2017年06期 v.35;No.22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跨膜压差和膜面流速对磁絮凝延缓陶瓷微滤膜通量衰减的影响

    周振;姚吉伦;庞治邦;刘波;张星;

    为克服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体时产水量不高、通量衰减迅速的难题,采用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陶瓷膜的污染。对比了磁絮凝预处理与传统絮凝预处理对陶瓷微滤膜膜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磁絮凝预处理后陶瓷膜的稳定产水量高于传统絮凝预处理,验证了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膜污染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跨膜压差和膜面流速对2种组合工艺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跨膜压差和膜面流速的增加,膜通量均提高但增幅逐渐放缓,其优化运行参数如下:跨膜压差为0.20 MPa,膜面流速为2.0 m/s。

    2017年06期 v.35;No.228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接触氧化-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咖啡因生产废水的中试研究

    王辉;裴晋;李华宇;李本高;姚宏;

    采用"高效接触氧化-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咖啡因生产废水。结果显示:在中试实验条件下,该技术对咖啡因生产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ρ(COD)<300 mg/L,去除率达85%以上;出水ρ(NH_3-N)<30 mg/L,去除率达90%以上。整套工艺对进水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可适应高盐度、高有机氮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7年06期 v.35;No.228 15-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再生水中色度物质的识别及其臭氧去除特性

    樊雪峰;孙力平;张硕;

    针对我国再生水普遍存在的色度问题,以天津市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GC/MS技术对其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中主要带色物质为富里酸与腐殖酸类物质,同时还存在偶氮二甲酸二乙酯、N,N-二甲基乙醇胺、苄醚、1,4-二甲基吡啶氯化物等导致再生水色度的带色有机物。在再生水的臭氧降解实验中,臭氧可有效降解再生水中的富里酸与腐植酸类物质,去除率分别达到96.5%、97.3%。臭氧对再生水的色度与CDOM(有色溶解有机物)的降解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2 min内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1%、86.2%。并且在色度物质的臭氧降解过程中,臭氧的直接反应占据主导地位,而并非与·OH的间接反应。该结果对再生水臭氧氧化工艺的设计应用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017年06期 v.35;No.228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腐殖酸对李氏禾累积铜和镍的影响

    朱昱豪;张学洪;张杏锋;

    李氏禾是国内发现的第1种湿生铬超富集植物。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腐殖酸对李氏禾生物量、铜和镍累积量、转运系数和营养液中铜镍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腐殖酸可促进李氏禾生物量的增加,高浓度腐殖酸会抑制李氏禾对铜和镍的吸收,但是低浓度腐殖酸可促进李氏禾对铜和镍的吸收;腐殖酸可提高铜和镍的转运系数,低浓度的腐殖酸能更好地促进李氏禾对铜和镍的转运;李氏禾对营养液中铜和镍的吸收主要以铜为主。

    2017年06期 v.35;No.228 25-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β-环糊精/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处理

    黄永兰;王沁宇;

    制备了不同β-环糊精(β-CD)含量的醋酸纤维素(CA)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结构形貌、尺寸分布、孔隙率、比表面积以及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随后研究了不同β-CD含量、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下,纳米纤维膜对甲基红染料的截留性能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过量(≥30%)的β-环糊精会使纳米纤维产生珠节,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变差;吸附试验表明,β-CD的加入提高了CA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MR吸附率可达93.48%,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181.74 mg/g,比纯CA纳米纤维膜提高了将近40%;此外,染料的截留实验表明,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截留效果较差,最大截留率为50.35%。

    2017年06期 v.35;No.22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EGCG消毒过程中氧化聚合作用对色度的影响研究

    冯萃敏;吴新楷;汪长征;王晓彤;储意轩;

    为探究茶多酚消毒时的色度问题,采用茶多酚中具有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GCG)为消毒剂,在不同条件下(消毒剂投加量、接触时间、水样p H、光照条件),测试EGCG氧化聚合反应对水样色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非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主要受EGCG的投加量、水样p H的影响,其影响色度的方式是通过影响反应平衡进而控制聚合物的生成量;酶促氧化聚合反应的条件是存在多酚氧化酶(PPO),水中细菌可提供PPO,而光照条件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水样p H的变化对于二聚醌(dimer quinone)进一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2017年06期 v.35;No.228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模拟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酸性矿山废水沉淀物中Fe、Mn释放及形态的影响

    徐秀月;吴永贵;饶益龄;付天岭;吴兴玉;

    为研究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系统中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环境沉淀物中Fe、Mn活性的影响,评估人工湿地处理AMD时对Fe、Mn固持作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选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常见的柠檬酸、苹果酸及草酸来模拟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沉淀物中Fe、Mn的释放及形态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根际环境沉淀物中Fe、Mn的释放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同浓度下的有机酸对Fe的影响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对Mn的影响顺序为: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沉淀物中Fe、Mn的释放量逐渐增加,且Fe的释放量大于Mn。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酸参与前沉淀物中Fe、Mn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当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有机酸后,沉淀物中的可还原态Fe、Mn极不稳定,易向可交换态发生转变,而残渣态与可氧化态则较为稳定,说明沉淀物中残渣态与可氧化态的Fe、Mn在人工湿地中是Fe、Mn去除的重要途径。

    2017年06期 v.35;No.22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再生水地下储存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规律

    孟庆玲;姜岩;

    再生水地下储存过程中增大了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引入地下水的风险。针对再生水地下储存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碱土金属元素,K、Na主要受入渗驱替作用控制,Ca、Mg在模拟含水层中可发生混合沉淀;对于痕量金属元素,回灌后受混合作用影响,Zn、Fe、Cd、Cr、Hg浓度趋近于再生水中的浓度,As、Ba、Pb浓度高于地下水及再生水,但溶出后As、Ba、Pb的质量浓度处于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范围内,对水质影响不大。

    2017年06期 v.35;No.22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聚合多巴胺包覆的磁性微球吸附Cr(Ⅵ)

    刘霞;徐强;张翰林;张升晓;张巧利;张宗元;

    用聚合多巴胺(PDA)包覆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磁性微球,得到Fe_3O_4@PDA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对Fe_3O_4@PDA吸附溶液中六价铬(Cr(Ⅵ))的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PDA在溶液pH为3.0时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08.8 mg/g,热力学实验计算出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表明Cr(Ⅵ)在Fe_3O_4@PDA的吸附为自发过程。

    2017年06期 v.35;No.22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臭氧-活性炭投加对MBR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杨会会;刘宏菊;高冰;李昌蹄;

    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O_3和PAC投加对MBR工艺中陶瓷膜污染及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O_3/PAC投加抑制陶瓷膜污染的机理。结果表明:单独O_3、单独PAC及O_3/PAC的联合投加将MBR系统的单周期运行时间分别延长了30%、22%、43%,有效降低了MBR系统跨膜压差的增长速率;O_3和PAC的单独作用及协同作用均有效控制了MBR混合液中EPS、SMP的累积,降低了混合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陶瓷膜污染;此外,O_3/PAC的投加改变了膜表面上由EPS和SMP形成的凝胶层特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了MBR系统陶瓷膜污染。

    2017年06期 v.35;No.22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锰氧化物改性硅藻土对水中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马丽丽;解庆林;陈南春;徐会;陈润竹;余清凤;

    以硅藻土精土为基体,用锰氧化物作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硅藻土,采用SEM、FT-IR、XRD、比表面积仪对锰氧化物改性的硅藻土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查了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C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25℃,溶液pH为4,投加量为5 g/L时,改性硅藻土对4 mg/L的Cd(Ⅱ)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7.5%以上,处理后的废水中ρ(Cd(Ⅱ))<0.1 mg/L,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总镉的排放标准。

    2017年06期 v.35;No.228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大气污染防治

  • 民用低阶烟煤的半焦化洁净利用

    邓佳佳;卢金树;高军凯;吴文锋;黄杨柳;

    为了降低民用劣质煤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采用低阶烟煤热解半焦为原料,再黏结制成半焦质民用洁净型煤。型煤性质检测结果显示:型煤收到基热值达到26.8 MJ/kg,干基全硫含量≤0.22%。半焦质民用洁净型煤在普通炉具和节能炉具测试结果显示,SO_2、NO_x和烟尘排放分别达到和接近重点地区的新建燃气锅炉排放标准。与普通烟煤在节能炉具中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烟尘浓度降低了88.14%,排放量减少86.21%;SO_2浓度降低了70.91%,排放量减少70.83%;NO_x浓度降低了83.08%,排放量减少86.08%。与其他无烟煤型煤在相同条件下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半焦质民用洁净型煤的烟尘排放浓度与其他无烟煤相当,排放烟气成分中SO_2和NO_x的浓度远低于其他无烟煤型煤的排放浓度。

    2017年06期 v.35;No.228 65-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温除尘无机滤料国内外进展综述

    刘侃;赵毅;

    介绍了高温除尘无机滤料的主要种类和组成成分。依据不同的孔隙率,高温除尘无机滤料可分为无机低密度滤料和无机高密度滤料。无机低密度滤料主要可由玻璃纤维、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玄武岩纤维等构成,而无机高密度滤料主要包括高密度陶瓷滤料和高密度金属滤料。并分别对无机低密度滤料和无机高密度滤料的理化性质、稳定运行温度,以及国外内的应用与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7年06期 v.35;No.228 69-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配风方式下的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燃烧特性的数值计算研究

    邵伟涛;潘卫国;王文欢;李伟;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某火电厂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炉内燃烧特性,重点考察了配风调整对炉内温度场、速度场、组分场、NO_x以及飞灰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配风方式下,炉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都比较合理,没有出现贴壁燃烧现象,倒宝塔配风时,炉膛出口CO的浓度和飞灰含碳量相比均等配风和正宝塔配风时要高,而NO_x浓度相比其他两种方式时要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7年06期 v.35;No.22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活性炭处理汽修喷烤漆废气工艺优化研究

    蒋彬;陈晨;孙慧;吕竹明;吕泽瑜;

    汽修喷烤漆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吸附净化法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业特征,系统分析了活性炭种类、活性炭装填量、废气停留时间、废气成分、废气温度、废气湿度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各因素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优化措施。

    2017年06期 v.35;No.22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固废处理与处置

  • 基于矿化垃圾的生态护岸强化脱氮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汪建华;何岩;宋力;黄民生;周恭明;郭攀;秦榛;

    生态护岸是目前河、湖治理与修复过程中削减面源氮营养盐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筛选高效、低耗的生态护岸基质材料是其关键环节。通过优化复配矿化垃圾、沸石和砾石,研制一种基于矿化垃圾的新型强化脱氮生态护岸基质材料,并从其透水和持水性、抗剪、抗压和抗冲刷性、生态安全性、植被相容性和氮削减特性等方面对该材料进行了性能评定。结果表明:该新型基质材料的透水(渗透系数为1.31~2.55 cm/min)、持水(持水度为5.87%~8.02%)、抗剪(抗剪强度大于60 kPa)、抗压(抗压强度大于380 kPa)以及抗冲刷的性能均满足生态护岸基质材料的要求;发光细菌毒理实验证实其生态安全性;该材料适于护岸植被芦苇、鸢尾和麦冬的生长;具有优良的氮削减性能(氨氮和总氮的削减率分别为95%和70%)。静态经济评价表明,该材料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该新型材料的研制对于生态护岸脱氮功能拓展以及解决河湖治理中面临的"氮超标"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2017年06期 v.35;No.228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餐厨垃圾湿热处理脱出液制备液态菌肥研究

    王攀;任连海;邱银权;张希;李冰心;

    以餐厨垃圾湿热处理脱出液为发酵培养基,选用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作为实验菌种制作固氮液态菌肥。测定了圆褐固氮菌的主要生理特性,将其接种于餐厨湿热处理脱出液中进行培养,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并分别测定发酵的最佳初始p 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脱出液与水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圆褐固氮菌在餐厨湿热处理脱出液中最佳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最佳初始p 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脱出液与水的混合比例依次为7.5、1%、30℃、150 r/min、50 m L(250 m L锥形瓶)、1∶1。圆褐固氮菌在餐厨垃圾湿热处理脱出液中进行培养后,可达到液态菌肥的活菌数标准。

    2017年06期 v.35;No.228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运行试验研究

    张达飞;曹秀芹;盛迎雪;兰效宁;郭非凡;李彩斌;

    采用猪粪厌氧消化的消化污泥为接种物,在中温(37℃)条件下,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对餐厨垃圾的湿式厌氧消化进行了启动以及运行试验,监测整个实验过程中产气量、pH、VFA、碱度等能够反映厌氧消化的系统指标。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系统最佳有机负荷为2.8 kg/(m~3·d)(以VS计),超过此负荷后,依靠系统自身恢复和人工调节,pH很难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正常运行过程中,pH稳定在7.5~8.0,VFA稳定在2 000 mg/L左右,碱度在6 000~9 000 mg/L,氨氮在1 500~2 000 mg/L,底物含水率为96%~98%。系统超负荷运行后,产气量和pH下降,VFA浓度上升,碱度、氨氮、含水率基本保持稳定。

    2017年06期 v.35;No.22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病死猪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魏东辉;李文哲;殷丽丽;刘爽;禅一平;

    为提高病死猪厌氧发酵甲烷转化率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实现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变,选择温度和接种比例2个关键因素进行厌氧发酵试验。温度选择35℃和55℃,接种比例按照接种物与底物的挥发性固体质量比分别确定为0∶10、1∶9、2∶8、3∶7、4∶6、5∶5、6∶4、7∶3、8∶2、9∶1、10∶0,采用序批式发酵。研究发现,发酵试验至不同水平,试验都进入停止产气期,此时测定发酵液相代谢产物成分,以优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病死猪厌氧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物与底物的挥发性固体质量比为5∶5,温度为35℃,该最佳工艺条件下挥发性固体甲烷产率为271 m L/g,挥发性固体降解率为63.4%。

    2017年06期 v.35;No.228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监测与评价

  • 粤北某铀矿周边地表水放射性与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唐振平;荆曼黎;敖海龙;刘珊;黄伟;韩世礼;高风;陈亮;

    以粤北某铀矿周边地表水为研究对象,用ICP-MS对21个样本进行放射性和重金属元素分析,采用内梅罗法对水质进行评价,为矿区地表水污染现状提供科学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矿区周边地表水超标元素为U、TI、Pb、As,其中U含量为4.194~114.7μg/L,最高超标1倍多。2)铀矿开采的污染来源主要有矿井水、碎矿废水、废石堆放场产生的废水,此外农田、养殖场废水也不容忽视。3)该铀矿周边地表水污染状况整体良好,Ⅱ号水体较Ⅰ号水体污染状况严重,其中20号采样点评价等级较低。

    2017年06期 v.35;No.228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LIOP探测的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韩锋;徐峻;党鸿雁;杜晓惠;何友江;戴学之;孟凡;

    利用2011—2015年星载激光雷达(CALIOP)探测资料分析京津冀地区气溶胶消光系数(AEC)的垂直分布,AEC表征了气溶胶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AEC的垂直分布季节变化显著,2 km以下尤为明显;整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夏季(0.7)高于其他季节,湿度对AEC产生较大的影响;而500 m以下低层的AEC体现的特征与之相反,冬季最大(0.65 km~(-1)),春夏季较小(0.25 km~(-1))。夏秋季低层AEC存在较大昼夜差异,夜间最大为0.65 km~(-1),是白天的2.5倍,低层较大的相对湿度昼夜变化成为消光系数巨大差异的主因。南北向贯穿京津冀地区垂直剖面上AEC的分布显示,在夏季夜间,气溶胶浓度水平在南部地区的低层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2017年06期 v.35;No.228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情景下的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排放预测

    甄瑞卿;张红;董广霞;伯鑫;程刚;郭倩倩;王龙飞;赵晓宏;李时蓓;

    以钢铁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12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等排放情况;基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未来我国工业化后的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景,分析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情况。经计算,2012年中国钢铁企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分别为191.88万,51.84万,59.14万,15.04亿t,河北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2.59%、30.35%、35.54%、25.19%;预测产业结构调整后,中国钢铁行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16.8万,18.9万,13.86万,6.62亿t,与2012年现状情景相比,分别减少91.24%、63.54%、76.56%、55.98%。

    2017年06期 v.35;No.228 114-11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及问题探析

    朱印酒;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方法及湿地、草地、森林、流域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数据选取、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应用性等方面。而随着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及推进,科学有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意义非同寻常,在综合分析后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从方法及内容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及革新,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能够更好的发挥社会作用。

    2017年06期 v.35;No.22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移动监测的隧道内部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分布研究

    张梦成;谭洪卫;胡婷莛;段玉森;

    以上海市5条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车载移动监测的方式监测记录各条隧道沿程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结合隧道自身特点,探究隧道内部颗粒物分布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隧道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主要与隧道自身的通风方式、结构特点和通过的车辆及其形成的活塞风有关。通过平行比较5条隧道的通风效果,发现翔殷路隧道通风效果较好,人民路隧道北线污染较为严重。

    2017年06期 v.35;No.228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路面径流重金属排放规律及初期效应研究

    王昭;李娟;李丹萍;陈超;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试验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8月的6场降雨径流事件进行采样,监测径流过程中Cu、Pb、Zn、Cr、Ni、Cd的浓度变化,并研究其污染排放规律及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路面径流污染排放规律与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状态密切相关,溶解态重金属浓度均在径流初期达到峰值;颗粒态重金属浓度峰值出现时间略滞后于雨强峰值;重金属总量初期冲刷程度的强弱和溶解态重金属的差异较大,重金属总量初期冲刷程度越强,溶解态重金属反而越弱。

    2017年06期 v.35;No.228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分析

    丁之勇;蒲佳;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为了解我国主要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搜集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31个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及其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1个湖泊的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6.39,0.497,6.29,36.89,0.076,35.37,99.52 mg/kg,大部分元素含量平均值的最大值分布区域较为分散。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Zn>As>Ni>Zn>Cr,Cd和Hg在多个湖泊沉积物中达中度到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Hg>As>Cu>Pb>Ni>Cr>Zn。8种重金属的总地累积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P<0.01),东部和中部湖泊比西部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而单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我国主要湖泊具有各自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2017年06期 v.35;No.228 136-14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

  • 空调冷凝水作为水资源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张雅君;朱娟娟;孙丽华;吕静静;

    回收利用空调冷凝水是一种直接、高效、经济获取大气水资源的途径,同时也可以解决由于冷凝水随意排放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尽管受区域气候、室内外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冷凝水水量差异大,但空调冷凝水仍具有很大的回收潜能。空调冷凝水具有温度低、水品质整体较高,但成分复杂的特点,在水量上供给的不连续、不可靠性以及水质成分复杂是作为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最大障碍。空调冷凝水可用于冷却塔补充水、绿化灌溉用水、卫生用水、工业冷却水等,但不建议用于饮用为目的的其他用途。

    2017年06期 v.35;No.228 142-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世进;

    利用1980—2013年间的城镇人口与碳排放数据,选取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化面积等因素,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并利用格兰杰夫因果关系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因果关系与时间效应。最后,从降低工业碳排放、加快低碳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低碳社区发展,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7年06期 v.35;No.228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热电厂热储系统的构建和优化研究

    杨热;陈敬宜;卞建民;林晓静;董学良;

    热电厂热储系统的构建,对于废弃能源存储和废水再利用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桦甸市热电厂为例,通过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温度参数概化,利用FEFLOW软件构建桦甸市热电厂地下水-热耦合模型,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识别和验正,初步构建热储系统模型。设置不同井间距和抽水量来优化热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 m井间距热贯通严重,500 m和1 000 m热贯通影响小;1 500 m~3/d的流量比1 200 m~3/d的流量在提热期温度下降更快,但提热总量显著增加;各方案提热总量对比显示,优化储热方案为井间距离500 m,储热期注水量8 400 m~3/d,热提取期抽水量1 500 m~3/d,冷水抽注水井在储热期和热提取期水量均为1 200 m~3/d,提热总量为2.27×10~(11)J/d。

    2017年06期 v.35;No.228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的碳排放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吐尔逊·买买提;丁为民;谢建华;

    基于新疆1995—2014年农业生产碳排放源,建立碳排放关系数据库。应用广义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构建了排放量预测模型,结合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方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结果表明:1)GRNN模型预测碳排放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2.7860%和0.8720;2)新疆人口、人均GDP、农业贡献值、农机总动力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6210、0.2377、0.3698、0.8500和0.1000。该成果可为新疆碳排放总量分析和影响因素量化方面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35;No.228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沼气发酵罐热负荷特性研究与排料余热回收装置设计

    张帅兵;任绳凤;王子伟;

    针对天津市某养殖场沼气工程,基于热平衡模型,模拟分析了沼气发酵罐热负荷特性,发现发酵罐罐体传热负荷和加热发酵料液负荷是沼气生产过程中主要负荷组成部分,而其中加热发酵料液负荷占到了沼气工程总热负荷的87.5%~90.8%,约为发酵罐罐体传热负荷的8倍。为减少发酵罐排料造成的热量损失,设计了1套沼气发酵罐排料余热回收装置,并对其余热回收效率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春季余热回收量为1 472.3~2 216.5 MJ,夏季为747.4~993.5 MJ,秋季为1 515.7~2 069.3 MJ,冬季为2 526.3~2 707.7 MJ。全年节能率波动范围在25.36%~48.46%,在冬季其节能率仍能达到30%以上,有效减少了排料的热量损失。

    2017年06期 v.35;No.228 161-1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COD)减排绩效评价

    王军霞;吕卓;杨勇;白煜;张迪;

    根据2000—2014年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造纸行业的化学需氧量产污状况、污染治理投入和治理效果、排污状况等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在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前、"十一五"、"十二五"3个时间段均有减排效果,"十一五"期间减排绩效最为明显,其次为"十二五"期间;排污强度下降超过产污强度,COD污染治理水平整体提高;除辽宁以外的东部地区,造纸行业COD减排绩效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造纸行业COD减排对工业源的总体减排有明显贡献。

    2017年06期 v.35;No.228 166-16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土壤修复

  • 含磷物质与活性炭复配稳定土壤重金属研究

    何绪文;段云雁;王宇翔;刘涛;袁野;

    利用含磷物质、活性炭及两者复配组合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根据稳定效率对稳定剂进行筛选,并分析稳定前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经磷矿粉+5%煤基活性炭稳定7 d后,土壤中Pb、Zn、Cu、Cd稳定效率分别达75.85%、61.03%、52.80%、49.92%,土壤重金属的DTPA和PBET生物有效态均降低。BCR形态分级实验表明:该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效应较好,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均有所减少,转化为其他难以分解转移的形态。结果表明,磷矿粉和煤基活性炭可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2017年06期 v.35;No.228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蚯蚓粪对油葵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

    刘晋波;呼世斌;李晓娜;许晓玲;梁晓萍;何仕涛;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蚯蚓粪对油葵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菲0~200 mg/kg),蚯蚓粪提高了菲污染土壤中油葵株高和生物量;施用蚯蚓粪后,土壤中菲的平均去除率为57.14%,较对照(不施蚯蚓粪)增长了15.34%;当菲浓度为50 mg/kg时,试验组菲的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0.55%,差异最为显著;此外,当菲的浓度相同时,试验组油葵的富集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土壤根际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6.75%和18.37%。综合分析,说明蚯蚓粪可强化油葵对土壤中菲的去除作用。

    2017年06期 v.35;No.228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研究

    宋俊颖;何绪文;戴子瑜;张斯宇;

    以湖南某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羟丙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异丁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和壳聚糖作为稳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u、Cr、Pb、Zn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TCLP和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异丁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的稳定效果好于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和羟丙基壳聚糖。其中,羧甲基壳聚糖稳定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9%时,对Cu、Cr、Pb、Zn的稳定化效率分别为92.29%、45.73%、63.12%和85.33%,且经稳定后重金属残渣态和可氧化态比例较高,是一种稳定效果较优的土壤重金属稳定剂。

    2017年06期 v.35;No.228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