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水污染治理

  • Fenton试剂深度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李再兴;左剑恶;剧盼盼;梁静芳;高鹤永;薛同来;

    采用Fenton试剂对阿维菌素废水好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初始反应pH值、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反应pH值3.0、30%H2O2投加量5‰、0.5 mol/L FeSO4投加量1%和反应时间40 min,COD去除率达75%以上,出水ρ(COD)<120 mg/L,可满足GB 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的排放标准要求。

    2011年S1期 v.2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磷铁矿湿法脱磷废水除磷工艺及其循环利用

    夏文堂;陈星宇;李会强;

    以氧化钙为除磷剂,采用化学法对高磷铁矿脱磷废水除磷工艺进行探讨。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脱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含磷废水的pH为10、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0 min以及搅拌速度为200 r/min的优化条件下,除磷效果最佳,脱磷率可达99.99%以上,废水的含磷量由3020μg/mL下降到0.5μg/mL以下,完全符合国家第二类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磷含量要求。采用除磷后废水对高磷铁矿除磷,精矿中的磷含量均在0.1%以下,完全满足高炉冶炼配料要求,达废水减排效果。

    2011年S1期 v.29 4-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ST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研究

    张淑娟;杨宇;

    以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为实验对象,检验了一种新合成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PST)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T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在受试条件下,絮凝效果与絮凝剂投加量、染料浓度有较大相关性。废水的pH值应用范围较宽;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PST处理广东省高明市某印染厂的印染废水后,COD去除率为75.16%,脱色率为76.18%,处理效果良好,处理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聚铝等絮凝剂。

    2011年S1期 v.2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污水处理厂臭气分析与控制对策

    张道友;甘一萍;王建华;常江;赵颖;王佳伟;

    污水处理厂臭气分布、扩散规律十分复杂,并且时常受到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的影响,所以对其分布、扩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全面把握是科学进行臭气控制的前提。通过对北京某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情况和气象条件的监测、分析,研究该厂臭气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气象条件对臭气分布、扩散的影响,并提出污水处理厂臭气控制的总体对策。

    2011年S1期 v.29 10-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己内酰胺生产废水的铁碳微电解深度处理与机理研究

    刘维;刘素琴;王春志;黄敬;刘耀驰;

    采用铁碳微电解方法对己内酰胺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pH值、停留时间、铁碳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pH为4、停留时间为120 min、铁碳质量比为4的最佳处理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57.8%,色度去除率可达68.4%。微电解对己内酰胺废水的作用主要通过铁的絮凝作用,处理过程中的酸性条件、微电解的氧化还原和电场作用,从而提高其去除效率。

    2011年S1期 v.2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废水生物脱氮机制研究进展

    郑猛;张培玉;王积伟;陈舒;

    废水脱氮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而生物脱氮以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从生物脱氮的微生物,微观机制,宏观环境三个方面论述,重点论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脱氮机制,为以后的生物脱氮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2011年S1期 v.2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A~2/O工艺厌氧池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

    王琳;张娜;

    试验考察了东阿县污水处理厂一期A2/O工艺厌氧池去除有机污染物效能,当进水ρ(COD)为548.3 mg/L时,厌氧池平均去除率达78.7%。同时探讨了几种常见数学模型模拟厌氧池去除有机物规律情况,根据实际工程监测数据确定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常数,得出Grau模型、Stover-kincannon模型和改进的Monod模型较适合模拟厌氧池去除有机物的规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2011年S1期 v.29 22-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体化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景区生活污水

    严荣;张文波;王强;杨丽芳;姚斌;

    常州某旅游景区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该区生活污水,通过试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在反应器内溶解氧维持在2.0~4.0 mg/L,水力负荷为3.53 m3/(m3.d)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3-N及TN去除率分别达80.82%、69.12%、63.16%,出水可稳定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2011年S1期 v.29 2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电沉积法处理电解锌漂洗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苏赛赛;李艳静;岳秀萍;张林楠;李振山;

    采用电沉积法处理电解锌漂洗工艺废水,以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资源。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电沉积反应过程中电沉积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沉积回收重金属锌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当V=6 V时,速率常数k=0.0214。最佳实验条件为:槽电压V=6 V、电解时间为45~60 min、pH为2.5~3.5,反应过程中应充分搅拌。利用电沉积法处理电解锌漂洗废水,将重金属Zn2+还原为单质锌,处理废水的同时实现重金属资源的回收,在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1年S1期 v.29 29-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离心气浮技术及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尚超;陈家庆;王春升;韩旭;孔惠;梁存珍;

    针对含油污水处理将朝着低污染、低成本、易操作、结构紧凑、高效处理方向发展的要求,围绕离心气浮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将迄今各种含油污水离心气浮处理技术分为:基于充气水力旋流器的气浮旋流组合、气浮与常规水力旋流器单体组合、气浮与低强度旋流离心力场组合三大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国外采油污水处理的最新进展表明,紧凑型旋流气浮组合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S1期 v.29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9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排水管网多泵站启停液位筛选研究

    赵冬泉;毛楠;王浩正;曹尚兵;

    基于暴雨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简称SWMM),构建实验管网模型,基于不确定性理论,采用拉丁超立方法采样,根据管网运行管理目标选择可行的泵站启动液位调控方案,并对多个泵站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合理的泵站启停液位区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析控制参数的不确定性,为排水管网控制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有效分析途径。

    2011年S1期 v.2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型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特性及其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李春萍;

    对两个城市的小型垃圾转运站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渗滤液产生量及渗滤液性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小型垃圾转运站转运量小、分布密集;深圳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混合污水并入城市污水管网,常州的小型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及冲洗废水50%直接排入了河道;转运站排放的混合污水,除汞外,其他指标远超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CJ 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小型垃圾转运站排放的污染物中,以COD负荷最高,其次是BOD5。大量的有机物排入城市污水厂,对污水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冲击,如果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速了水体的污染,因此,常州市城市排水系统优化改造及垃圾转运站的截污、治理势在必行。

    2011年S1期 v.29 46-4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进展

    路青;徐伟涛;刘海英;高博;付秋爽;张振贤;党酉胜;

    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因其具有其他絮凝剂不具备的优点,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综述了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分别阐述了不同种絮凝剂的特点、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对无机多核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2011年S1期 v.2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UASB+生物膜/活性污泥联合工艺处理果冻生产废水

    郑育毅;

    通过UASB+生物膜/活性污泥联合工艺在果冻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程实例,介绍了工程的设计参数与工艺调试过程。竣工验收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果冻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出水主要指标均满足排放标准的水质指标要求。

    2011年S1期 v.29 53-5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曝气生物滤池进水COD浓度对NH_3-H去除率影响

    王劼;周震宇;胡筱敏;

    为探讨曝气生物滤池进水COD浓度对NH3-H去除效果的影响,选取污水厂现场进行实地研究。将反应器进水COD浓度划分为5个水平:70~90 mg/L、90~110 mg/L、110~130 mg/L、130~150 mg/L、>150 mg/L,测定上述各个水平下的NH3-N去除率并进行反正弦转换后,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力负荷条件下,进水COD浓度与NH3-H的去除率密切相关,当进水ρ(COD)<90 mg/L和>150 mg/L时,NH3-H去除率较低;而当进水ρ(COD)为90~110 mg/L时,NH3-H去除率较高。

    2011年S1期 v.29 55-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印染废水处理探讨

    方淑琴;曹炜;

    主要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点、处理方法,并且对当前最新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作了简单的阐述。

    2011年S1期 v.29 57-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东部平原城市水污染现状及河网结构对水污染影响

    骆东玲;陆培东;喻国华;

    以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化较高的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污染现状为例,结合东部平原地区河网的自然结构特征,从水动力学角度研究平原河网结构改变对地表水污染的影响,探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污染水动学机理,为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2011年S1期 v.2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湿地底质环境对污水水质净化的影响研究

    季宁宁;

    以扎龙湿地底泥为介质,模拟表面流湿地系统,研究了不同底质及其环境要素Eh对表面流湿地净化效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指标去除率均值,变异系数和方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本实验设计的三种Eh梯度下,Eh=-200 mV有利于TN、NO3--N的去除,Eh=200 mV有利于NH4+-N、P和COD的去除;黏土对TN、NO3--N和P去除效果最好,粉砂土对NH4+-N、COD去除效果最好。此外,随着Eh的不同,底质因素的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黏土的去除率受Eh变化影响小,亚砂土和粉砂土的去除效果受Eh变化影响大。实验结果客观反映了扎龙湿地不同底质地段的净化污水功能和底质氧化还原环境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影响因素(基质和Eh)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S1期 v.2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某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统计分析

    杨阳;向能清;周后珍;谭周亮;肖玖金;李旭东;

    生活污水水质对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参数的选取以及稳定运行十分重要。运用SPSS软件,对四川某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期一年的进水指标(水量、COD、氨氮、总磷、pH、SS)进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进水量、氨氮和SS在月份和季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总磷和pH仅在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COD在季度和月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进水量和氨氮之间呈负相关,氨氮和总磷、COD和总磷之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设计、工艺选择及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1年S1期 v.29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印染废水反渗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

    涂德贵;

    介绍了印染废水反渗透膜处理回用的原理、运作流程,并对膜处理产水进行了水质分析,评估其用于工厂生产的可行性。实践结果证明,印染废水经反渗透膜处理后含盐量和电导率大大降低,回用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印染生产用水要求,可满足中高档印染产品的生产需要。

    2011年S1期 v.2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湖南某地采铀试验工程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高翔;

    通过分析湖南境内某铀矿原地爆破浸出、地表堆浸采铀试验工程工艺流程以及该工程产生的废水源强及性质,介绍了BaCl2-Ca(OH)2中和沉淀法对该股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及达到的效果。

    2011年S1期 v.29 77-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活饮用水除铬除氟的工艺设计与应用

    徐兴平;李小雪;王小娟;

    某广电总局广播电台以深井水作为饮用水源,水中铬和氟严重超标,通过对除铬、除氟单独工艺的比较,最终采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消毒的联合处理系统处理水中铬和氟,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该系统对地下水进行除铬、除氟处理作为饮用水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及经济技术指标。

    2011年S1期 v.2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粉煤灰对苯酚废水的吸附研究

    王峰;夏汀;林子增;沈巍;王郑;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粉煤灰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平均粒径29.06μm,孔隙率64.0686%,在吸附时间50min,粉煤灰用量120 g/L,pH=7.45条件下,对75 mL浓度为3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吸附效果最好,可达82.4%。粉煤灰吸附苯酚机理复杂,偏向于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式:q=0.042Ce/(1+0.095Ce),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为lnC=-0.0096t+3.3097(C0=30 mg/L)。

    2011年S1期 v.29 82-8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东莞华鸿电子厂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梁耀开;郭学文;

    东莞华鸿电子厂工业废水处理的设计最大流量为100 m3/d,属小型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该厂的工业废水流量虽小,但水质成分较复杂,主要含有金属如铜离子、有机溶剂、烧碱、丙酮及冲洗废水等。介绍了针对该厂废水性质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设备选型和工程投资概算等。

    2011年S1期 v.29 85-8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BAF处理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生物挂膜研究

    陈转琴;姚俊芹;叶海龙;王丽萍;

    以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对运行规模为1×104m3/d的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物挂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根据滤料表面生物相变化判断生物膜是否成熟;氨氮与COD的去除率不宜作为本次研究判断挂膜完成的标志。

    2011年S1期 v.29 87-8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PMP制浆废水处理工程应用

    贾卫华;孟庆彬;

    针对APMP制浆废水的特点,采用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预处理+IC反应器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好氧处理+深度处理作为废水处理工艺,工艺运行稳定,成本低廉,完全达排放标准。

    2011年S1期 v.2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载镁活化天然沸石处理高氟水实验研究

    陈水飞;张焕祯;汤宣林;潘丽娜;

    为了提高沸石对氟的吸附能力,采用氯化镁对活化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分析了除氟剂的性能,确定了除氟剂改性的最佳条件:10%氯化镁溶液,固液比1∶4,pH=7.0,室温以300 r/min的速度振荡改性3h。最佳除氟条件:pH=7.0,室温以300 r/min的速度搅拌反应1.5 h。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由D-R模型拟合可知,除氟剂对氟的吸附为物理吸附过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水样中氟浓度由2 mg/L降低到0.78 mg/L,符合GB59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 mg/L)。

    2011年S1期 v.29 93-96+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印钞废水厌氧处理可行性研究

    张翠萍;李巡案;赵文鸽;

    为了对印钞废水生物处理提供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印钞废水的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并对反应过程中可降解性和产甲烷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印钞废水可以通过厌氧生物降解进行处理,其可降解性BD%为79.6%,对甲烷菌的抑制作用为89.6%,微生物不能通过直接驯化适应,建议厌氧处理前进行稀释或脱毒处理,同时需要给废水中补充磷源,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2011年S1期 v.29 97-9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下水氨氮污染及处理技术综述

    李烨;李建民;潘涛;

    综述了地下水中氨氮的污染现状,主要阐述了吸附和离子交换法、折点加氯法和生物脱氮法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应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开发高效、经济、稳定、操作简便的氨氮脱除技术。

    2011年S1期 v.29 100-1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酸化液对厌氧释磷好氧吸磷速率的影响研究

    任健;李军;苏雷;范伟;吕志国;李轶璞;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酸化液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速率的影响。同一活性污泥混合液中聚磷菌的释磷潜力相当,混合液中挥发性脂肪酸越多则越有利于激发聚磷菌的释磷潜能。酸化液投加量越大,对应的混合液中聚磷菌的平均释磷速率也越大。当酸化液投加量为30 mg/L(以TOC计)时,聚磷菌的平均释磷速率达0.137 mg/(mg.d),是未投加酸化液工况的3.26倍。聚磷菌厌氧释磷过程中,活性污泥的MLVSS值逐渐增大,而MLSS值却不断减小,这是由聚磷菌释磷反应过程中聚磷颗粒和糖原的消耗,以及PHB的生成而产生的。碳源充足与否,对聚磷菌的平均好氧吸磷速率影响不大,研究各工况中,聚磷菌的平均吸磷速率在0.129~0.160 mg/(mg.d)内。碳源越充足,则聚磷菌在好氧吸磷反应持续的时间越长,因此,具有更强的超量吸磷能力。酸化液投加量为20 mg/L时(以TOC计),聚磷菌在好氧吸磷结束时,出水的SP浓度能减少到0.5 mg/L以下。

    2011年S1期 v.29 103-107+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啤酒废水处理节能优化改造与实践

    曾庆荣;

    通过啤酒废水处理多年的工程改造和运行管理实践,发现实际问题并介绍了啤酒废水处理在工艺选择、工艺运行控制、沼气利用、中水回用、污泥脱水系统排水以及锅炉除尘冲灰排水等方面的一些节能优化经验。

    2011年S1期 v.29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硫酸盐矿井水处理研究

    姜艳;

    对天然膨润土通过钠化、铝交联等表面改性,制备出铝交联膨润土,将其用于处理某煤矿硫酸根浓度为380 mg/L的矿井水,其出水中硫酸根浓度为210 mg/L,符合国家标准,为处理煤矿高硫酸盐矿井水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2011年S1期 v.2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水解酸化-SBR工艺在食品加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孟庆彬;

    某食品加工厂原有的废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不能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需要改造,改造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处理工艺。

    2011年S1期 v.2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压裂废液的实验研究

    冀忠伦;周立辉;赵敏;任建科;任小荣;

    针对压裂废液黏度高、COD浓度高等特点,研究了一种以絮凝-臭氧催化氧化为主的压裂废液深度处理技术,对絮凝剂加量、助凝剂加量、臭氧加量、反应时间、pH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压裂废液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后水质达到GB 8979-1996二级指标。

    2011年S1期 v.2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铁屑对低浓度含铬地下水的处理研究

    马丽娜;王兴润;买帅;任大军;

    以某铬渣污染场地上抽提上来的低浓度含铬地下水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用铁屑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影响六价铬去除率的因素:pH、铁屑用量、反应时间,得到了较好的反应工艺参数。并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用铁屑填充自制的反应柱研究了动态试验的效果。结果表明:六价铬的出水浓度低于0.05 mg/L,达到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排放标准。

    2011年S1期 v.2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FD技术在水处理紫外消毒中的应用

    张艳;李继;

    介绍了紫外消毒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现状,阐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背景;论述了CFD技术在紫外消毒模型建立方面的关键因素:水力、辐射和剂量模拟;从消毒效率预测和设备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CFD技术在水处理紫外消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2011年S1期 v.29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比较研究

    周遗品;刘雯;林妙娟;雷泽湘;

    以华南1号杂交狼尾草、海芋、春砂仁、文殊兰、美人蕉、沿阶草、鸢尾和红草为湿地植物,以煤渣、麻石、陶粒为填料构成几种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345mg/L时,各系统出水COD浓度均小于60 mg/L(停留时间为6 h),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当进水TP浓度在4.44~8.17 mg/L之间,NH4+-N浓度在41.3 mg/L以下,TN浓度在66.1 mg/L以下时,各系统出水TP、氨氮、总氮浓度分别小于1,25,20 mg/L(停留时间为12h),均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B标准。

    2011年S1期 v.2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使用变频器、软启动器与缓闭止回阀相结合的办法消除停泵水锤

    祁淑敏;袁泉;李蓉蓉;

    根据某自来水厂水泵运行中出现的水锤问题,对取水泵房、送水泵房、反冲洗泵房出现的水锤问题进行了分析、试验,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使用变频器、软启动器与缓闭止回阀相结合的办法,减小或消除了停泵水锤。

    2011年S1期 v.29 130-13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膜萃取处理高盐水杨酸废水传质特性研究

    杜飞;张爱丽;李小芳;周集体;

    采用膜萃取分离法处理高盐水杨酸废水。讨论了料液流量F、反应温度T、萃取液pH值、料液进水浓度Cf,in等因素对膜传质性能和水杨酸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传质系数Kov受料液流量和反应温度两因素影响较大;在Cf,in=854.2±19.7 mg/L、F=3 L/d、T=323 K、萃取液侧pH=11.5±0.2、膜管长L=50 m的条件下,水杨酸去除率可达97%。

    2011年S1期 v.29 132-134+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印钞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实验

    何霄嘉;许伟宁;王志盈;

    印钞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鉴于现有处理工艺出水普遍不达标的情况,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改进方案:超滤浓缩液离心出水在进入接触氧化池前,增加新的处理单元(Fenton氧化-混凝)。Fenton氧化最佳条件:FeSO4.7H2O投加量14 g/L,H2O2的投加量34 mL/L,初始pH值6.0,氧化反应时间1.5h,温度18.8℃;混凝过程最佳条件:PAC投加量4 g/L,PAM(5‰)投加量10 mg/L,pH值7。新增单元对废水中COD去除率接近80%,可生化性提高1.6倍,色度降低36%。

    2011年S1期 v.29 135-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烟气污染治理

  • 烧结烟气干法脱硫副产物理化性质及应用探索

    李新创;李春风;李冰;蒋亚兵;卢茂源;

    简述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干法脱硫工艺及国外干法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现状,对干法脱硫副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并对其在国内的应用作以探索性研究,重点分析了脱硫副产物制备蒸压砖的研究成果。

    2011年S1期 v.29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钢炼铁厂4号高炉出铁场除尘综述

    张丘;

    介绍了武钢炼铁厂4号高炉出铁场烟尘捕集的重要性,分析了高炉出铁口烟尘捕集采用布袋除尘器方式,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2011年S1期 v.29 146-14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柳钢焦炉煤气氨回收技术改造

    宁艳;

    柳钢采用氨-硫铵法脱除烧结机头烟气中的SO2,脱硫效率达95%。由于采用液氨作为脱硫剂,致使脱硫成本太高。为解决烧结烟气脱硫所需的氨源,大幅度降低治污成本,本次改造主要将焦化厂现有的氨回收硫铵工艺改造为氨水工艺,实现"以废治废"、脱硫、减硝、降尘、节能降耗的目的。

    2011年S1期 v.29 148-149+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ID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的分析

    汪建慧;

    从NID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机理的基础上,推导了脱硫效率的表达式。并对主要影响因素(Ca/S,相对湿度)与脱硫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为NID循环半干法脱硫装置的设计、运行和脱硫效率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2011年S1期 v.29 150-15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钢铁工业废气中的二恶英

    张传秀;张培;

    二恶英具有"三致"毒性,是一种迄今为止发现过的最具致癌潜力的物质,即使在浓度很低的环境中人体也会发生诸多病变,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将其列入人类一级致癌物。对于钢铁行业,其主要产生于烧结和电炉炼钢两大生产工序;结合二恶英的性质及产生机理,对烧结、电炉炼钢、高炉炼铁等生产工序二恶英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2011年S1期 v.29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温室气体CO_2的释放通量研究

    杨雪;岳波;黄泽春;尹胤;舒新前;杨艳;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河北省某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的温室气体CO2释放通量,分析了填埋时期和导气管距离对CO2释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气管附近区域表面的CO2释放量较大,且不同区域的CO2释放通量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278.6和12.5 g/(m2.d);同一区域上午、中午和下午的CO2释放通量差异相对较小,但中午和下午高于上午。同时,填埋4、8、12和16个月区域的CO2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56.9,70.0,110.2和47.0 g/(m2.d),即CO2的释放通量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在填埋12个月达到CO2释放通量的最大值。此外,各填埋区作业台阶表面CO2释放通量随着距离导气管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的趋势。

    2011年S1期 v.29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臭氧催化氧化VOCs和CO研究进展

    吕丽;王东辉;史喜成;宋华;

    臭氧催化氧化是处理污染物的有效方法,而国内对此技术的研究集中于水中污染物的处理,介绍了国内外臭氧催化氧化VOCs和CO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催化剂研究和催化机理两方面。

    2011年S1期 v.29 162-164+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火电厂SO_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的确定方法研究

    康宏;毛立敏;曹晓凡;

    从分析我国火电行业脱硫现状入手,指出如何确定火电企业脱硫设施的运行率已成为二氧化硫总量核查的重点,但尚有较大的难度。主要为二氧化硫核查提供一种简捷、合理的测算脱硫设施运行率的方法。

    2011年S1期 v.29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超;

    通过对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因素的了解,全面分析了目前主要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吸附过滤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臭氧技术和光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重点评述了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和利用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空气净化中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如抗菌防霉内墙材料、防污自洁材料、自动无毒化材料),说明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技术,并且已经成为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2011年S1期 v.29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在修复污染场地中的工程应用

    王澎;王峰;陈素云;王玉;王慧玲;

    针对某化工厂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采用土壤气相抽提原位修复技术将包气带中的挥发性和某些半挥发性污染物抽出,使污染场地得以修复。根据场地条件及污染特性,确定修复系统的组成、运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修复8个月后,对主要污染物苯,在土壤中的去除率达95.2%~99.9%,在土壤有机废气中的去除率达80.7%。从实际工程应用说明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原位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2011年S1期 v.29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1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NiO-Cr_2O_3/TiO_2系列催化剂的结构和脱硝性能

    任晓光;任超;宋永吉;

    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如何有效地消除NOx污染,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催化还原NO是NOx污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反应。TiO2具有较好的抗水,抗SO2性能,除用NH3作为还原剂的V-W-Ti催化体系外,有关TiO2作为脱硝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或应用报道不多。因此,开展对TiO2基催化剂用于脱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纳米TiO2为载体,浸渍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以CO为还原剂的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性能。以计算量的Ni(NO3)2和Cr(NO3)3混合溶液,浸渍纳米TiO2粉末,室温下搅拌30 min至混合均匀,放入旋转蒸发器中,70℃、0.08 Mpa下至水分蒸干为止,在550℃下、空气气氛中焙烧4 h既得所需催化剂。用以上方法分别制备2%NiO-10%Cr2O3/TiO2、4%NiO-8%Cr2O3/TiO2、6%NiO-6%Cr2O3/TiO2、8%NiO-4%Cr2O3/TiO2与10%NiO-2%Cr2O3/TiO2等5种催化剂样品。

    2011年S1期 v.29 175-17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改善烟气脱硫装置浆液池响应特性方法研究

    沈凯;徐海涛;周长城;王伟;朱孝强;

    通过对现有的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浆液池在运行过程中浆液pH值响应过程的分析,针对现有脱硫装置浆液池pH值响应滞后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善烟气脱硫装置浆液池响应特性的措施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通过在浆液池内加装浆液气氛控制系统使得pH值响应更为及时,并使浆液池内pH值分布满足浆液池功能要求。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运行消耗。

    2011年S1期 v.29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控制措施

    林海;

    通过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特点介绍,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甲醛检测,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指出控制室内甲醛污染应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并采取物理通风换气以及化学净化、植物吸收等方法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的环境污染。

    2011年S1期 v.29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固废处理

  •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代晋国;宋乾武;王红雨;王艳捷;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以及在垃圾渗滤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面临的技术难点。从环境技术管理以及工程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管理与控制提供支持。

    2011年S1期 v.29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日钢2×20万吨转底炉生产实践

    何鹏;许海川;

    介绍了日钢年处理2×20万t钢厂固体废弃物的转底炉还原工艺,其生产实践表明,该转底炉还原工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连续运转最成功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之一。

    2011年S1期 v.29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技术的稳定性研究进展

    白润英;宋蕾;宋虹苇;

    对近年来国内外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技术的稳定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评述。除了选择适合稳定减量的蠕虫种属以外,蠕虫反应器构造和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泥减量工艺的运行操作参数、以及活性污泥本身,都是影响寡毛类蠕虫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稳定存在并直接影响到其对活性污泥的捕食和削减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指出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工艺投入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和经济瓶颈。

    2011年S1期 v.29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谷型磷石膏渣场酸性工艺水渗漏分析

    刘宁;徐文龙;

    我国大多数磷石膏渣场建于山谷之中,并以黏土底垫层作为防渗层。通过建立针对典型山谷型磷石膏渣场的渗流模型,使用二维有限元渗流分析方法对山谷型磷石膏渣场酸性工艺水的渗漏模式和渗漏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山谷型磷石膏渣场酸性工艺水渗漏量不仅和黏土防渗层的垂直渗透系数有关,而且与黏土防渗层下部风化岩层的水平渗透性相关。如水平渗透性较大,黏土防渗层对阻止酸性工艺水流失的作用有限。分析还表明,由于谷口垂直防渗帷幕不大可能封堵住所有风化岩层中的裂隙,很难阻止渗过黏土防渗层的酸性工艺水向渣场外渗漏。

    2011年S1期 v.29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好氧颗粒污泥提高MBR性能的实验研究

    孙颖;张金昌;张晶;魏俊峰;徐继润;

    在MBR反应器中分别采用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的污泥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膜通量的变化趋势及膜污染的变化情况,研究可提高MBR性能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颗粒化污泥MBR系统内的膜通量明显高于活性污泥系统的膜通量,同活性污泥MBR系统相比,颗粒化污泥MBR系统将显著降低操作过程的能耗。同时由于颗粒化污泥MBR系统显著地降低了膜污染的可能性,因而可使MBR系统在不用清洗的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2011年S1期 v.29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流污染底泥重金属迁移机制与处置对策研究

    陈良杰;黄显怀;

    底泥污染是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世界范围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介绍了河流底泥重金属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等形态存在,讨论了pH、氧化还原电位(Eh)、温度、盐度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综合比较了清淤底泥处理的不同方法,提出控制清淤底泥重金属迁移的首选工艺为黏土物质钝化/稳定化。

    2011年S1期 v.29 209-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五种重点关注的重金属废渣的处理方法与利用现状

    王积伟;张培玉;陈舒;郑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废渣的总量逐步扩大,引发了很多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成为了企业和环保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近期提出了五种需重点关注的重金属废渣。本文在对国内外资料的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这五种重金属废渣的来源、产量,对于现在常用的各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优缺点;总结了一般重金属废渣的处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展望了重金属废渣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2011年S1期 v.29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钢渣处理技术的环境性能比较

    柴文波;丁晓;孙浩;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钢渣弃置堆积,不仅成为环境污染源,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目前钢渣处理技术较多,其中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冷弃法、热闷法、热泼法、浅盘法、水淬法、风淬法等。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主要钢渣处理技术进行评估,定义了生命周期评估边界和清单指标,建立了清单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钢渣处理技术的生命周期清单。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性,对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滚筒法和风淬法的环境性能较好,是值得推广的钢渣处理技术。

    2011年S1期 v.29 217-21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城市污泥处理方法

    李碧清;唐瑶;冯新;万金柱;贺四华;袁嵘;

    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污泥技术、利用城市污泥生产有机肥技术、城市污泥新型压滤机深度脱水技术及污泥改性技术,分析了它们的工艺特点、存在问题、对策及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趋势。认为应当采用多种技术使城市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在自然界中应建立城市污泥的健康循环,使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2011年S1期 v.29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含钛矿渣的生产及综合利用新进展

    赵凯;齐渊洪;郭培民;甄常亮;

    高炉法冶炼钒钛磁铁矿过程中生产了大量含TiO225%左右的高钛渣,总结了高钛高炉渣提钛技术和制备新材料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高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难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工艺及应该遵循的原则。针对转底炉预还原-电炉熔分方法处理钒钛磁铁矿生产出的TiO2品位在40%左右的钛渣,提出了两步调渣法新工艺,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2011年S1期 v.29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垃圾渗滤液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反硝化-产甲烷的小试研究

    蒋秋静;刘晓琎;

    本试验是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反硝化-产甲烷的小试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时,反硝化-产甲烷能够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实现同步进行。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可达85%,对人工模拟回流的NO3--N去除率可达到99%。在反硝化-产甲烷耦合的同一反应器中,反硝化对COD的消耗去除起主要作用.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升高,产甲烷量增大。当进水ρ(COD)/ρ(NO3--N)>10时,下部的污泥床几乎承担了全部反硝化任务,NO3--N去除率接近反应器总去除率。

    2011年S1期 v.29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监测与评价

  •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可行性研究与监测方法

    高翔;

    在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用于农业资源化的可行性,污泥通过配比粉煤灰进行堆肥可降低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对比国内外污泥农用的监测项目和限制要求,可知在一定气候、地域条件下可达到标准限制要求。

    2011年S1期 v.29 230-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氨氮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陈一辉;李伟民;伍培;刘火安;张勤;

    用酶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跌水曝池生物滤池的进、出水中的氨氮进行了测定,用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酶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测定成分浓度范围宽、干扰少等优点,此快速、简便的方法适用于水中氨氮的测定。

    2011年S1期 v.29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氨法烟气脱硫系统雾滴浓度测定方法

    邓康;胡小吐;

    对于烟气脱硫系统,准确测定烟气中雾滴浓度是完成脱硫系统性能考核的必备技术,目前国内尚无脱硫系统除雾器性能测试统一标准规范。介绍了氨法烟气脱硫系统雾滴浓度的测定方法———硫酸根离子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与特点,方法步骤,为氨法烟气脱硫工程考核除雾器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

    2011年S1期 v.29 237-23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

    凌绍明;

    在1.0 mol/L醋酸介质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次氯酸钠溶液作用生成疏水性的氯酸胺微粒,该微粒体系在480nm处产生强的共振散射峰。HPAM的酰胺基团浓度在1.12~56.0 mg/L范围内与480nm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1 mg/L。研究了共存物质对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HPAM酰胺基浓度的影响,该方法的选择性较好,应用于样品中HPAM水解度的测定,结果满意。

    2011年S1期 v.29 239-24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吹扫捕集-GC/MS法检测饮用水中十三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

    刘莹;孙力平;高士奇;

    建立了吹扫捕集-GC/MS法检测饮用水中十三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最低检出限在0.041~1.08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0%~12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广的分析范围。该分析方法准确、快速,能实现一针进样同时检测13种物质,缩短了分析周期,并应用该方法对城市水样进行了实测分析。

    2011年S1期 v.29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藻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汪小雄;姜成春;朱佳;

    藻类活性定量检测方法有:生物量检测法、细胞染色法、TTC-脱氢酶活性测定法。对国内外藻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2011年S1期 v.29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焦作市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徐冬冬;巨天乙;李巡案;

    对焦作市南郊土壤重金属Pb、Zn、Ni、Cu、Co、Mn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单因子与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目标重金属大多处于背景值以下,或是轻度污染水平,其中Ni为主要污染因子,Pb为轻污染,Mn、Zn和Cu单因子指数值大多都在1左右,土壤仍处于尚清洁或警戒线等级,Co处于安全等级;综合污染指数大部分处于轻污染或以上等级。

    2011年S1期 v.29 249-25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土壤污染问题

    刘伟;杜书田;王欣;

    结合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污染分析的特点,总结了该类环评项目中开展土壤污染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区内企业土壤污染的排查方式,归纳不同行业土壤特征污染物的分类,指出土壤污染现状评价的标准,汇总各类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并结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方的职责加以明确。

    2011年S1期 v.29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置优化研究及生命周期评价

    王兴润;买帅;马丽娜;颜湘华;农泽喜;翟亚丽;

    提出含油污泥的优化处置方案,并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优化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与原处置工艺相比优化后环境负荷降低了99.62%。

    2011年S1期 v.29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时域内污染物浓度的统计学指标评价方法研究

    徐跃;朱彬;刘卓谞;叶舒帆;

    为更全面、精确地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对基础数据进行考察,提出了采用统计学指标反映时域内污染物浓度的方法。通过相关物理意义的分析,采用均值、方差、标准差、峰度和偏度为参考指标,建立了污染物浓度统计总体的评价体系,并依据标准限值做统一无量纲化处理。以2008年温州市黎明路空气站监测数据为例,研究发现:统计学指标结果可较好地反映时域内的污染状况,并在污染因子间与污染因子内部的对比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011年S1期 v.29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建议

    伯鑫;杜娟;丁峰;杨晓东;

    按钢铁行业大气环评报告书的结构和顺序,结合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评价因子、源强、评价等级、大气监测、大气预测、防护距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评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大气监测、大气预测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

    2011年S1期 v.29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建设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

    张传秀;裴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的环评概念是一致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笔者从事环评近30年的经验和体会,就建设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2011年S1期 v.29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有机磷农药降解方法及应用研究新进展

    裴亮;张体彬;赵楠;刘慧明;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密切相关,所造成的严重的农产品和环境污染是农业发展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吸附、洗涤和辐照等物理方法,微生物、降解酶和工程菌等生物方法,水解、氧化分解和光化学降解等化学方法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

    2011年S1期 v.29 273-27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团粒喷播在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

    李春林;许剑平;吴刚;张京伟;

    废弃采石场严重影响城市周边的生态景观,极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以文登某一采石场破损山体的绿化工程为例,运用团粒喷播生态修复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性治理,并探讨其生态恢复方法,以期为今后废弃矿山的残损山体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提供参考。

    2011年S1期 v.29 278-28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回收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姚明辉;徐巧莲;刘润杰;徐琴琴;银建中;

    针对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金属回收以及核废料处理领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重点阐述了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用于上述领域与传统工艺相比的技术优势,并指出了今后应该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1年S1期 v.29 282-288+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改性活性炭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研究

    肖乐勤;陈霜艳;周伟良;

    研究了活性碳纤维ACF及经氧化及碱化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采用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ACF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考察了流速、浓度、吸附剂用量及吸附剂类型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低流速、低吸附剂(ACF)用量,均有利于ACF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改性后的ACF在吸附容量及穿透时间上均优于未改性的ACF,以经碱化改性ACF的效果最佳,其饱和吸附量为225.62 mg/g,是未改性ACF饱和吸附量55.42 mg/g的4倍。在混合离子的吸附中,对铅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铜离子和镉离子。

    2011年S1期 v.29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1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热泵蒸发及其在浓缩垃圾渗滤液中应用的初探

    张立奎;

    在热泵蒸发过程中,二次蒸汽压缩比是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热泵蒸发的经济程度。对热泵蒸发中的传热过程及可利用的余热作了全面分析。最后对热泵蒸发在浓缩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011年S1期 v.29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复杂地形下确定钢铁联合企业防护距离研究

    伯鑫;张玲;刘梦;任璐;韩松;

    针对现有钢铁联合企业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均未考虑复杂地形情况的影响,给新建项目选址和现有企业的环境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利用AERMOD模式预测复杂地形案例,对现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更符合实际防护距离的方法。

    2011年S1期 v.29 298-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污泥厌氧消化上清液富集培养硝化菌的研究

    张翠萍;李巡案;贺延龄;

    为了给废水生物脱氮提供新思路。采用活性污泥厌氧消化的上清液进行硝化菌富集培养的实验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更代富集培养的方法,培养了五代硝化菌,并分别在人工配水中加入接种污泥和富集培养污泥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富集培养污泥的硝化效率比接种污泥高10%,证明上清液可以用来富集培养硝化菌。

    2011年S1期 v.29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研究

    王成端;党振华;

    针对传统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易堵塞,大气复氧率低和通量低等问题,采取了优选植物、改进渗滤管结构和布水方式等措施。在前期小试的基础上,研究了大管径和小管径在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大管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复氧效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小管径,其COD、TP、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07%、84.97%、45.6%和52.67%。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机理的分析表明,由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氨氮的去除率大小反映了硝化反应的强度,改善水力负荷和土壤环境以促进硝化作用是使该系统提高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2011年S1期 v.29 306-310+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实施中国环境标志计划,促进相关行业节能减排

    全晔;石颖;

    通过对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由来和发展以及环境标志定义的介绍,阐述了中国环境标志标准遵循的原则、框架及标准类别,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和模式,分析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对相关行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说明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已成为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

    2011年S1期 v.29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秸秆静态与动态厌氧消化产甲烷潜能对比研究

    宁桂兴;申欢;文一波;王凯;姜安平;李天增;

    中温(32~35℃)环境下,通过对固含率为15%三种不同粒径的发酵物料(0.5 cm以下、1~2 cm、3~5 cm)的厌氧消化过程分析,并且对固含率20%、25%、30%与带消化液回流的厌氧发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粒径发酵物料产气量最大的是<0.5 cm,其次依次为1~2 cm,3~5 cm,考虑到粒径小容易酸化的原因,选择秸秆厌氧消化的粒径范围0.5~2.0 cm;小麦秸秆无回流间歇发酵的产气率可达到每立方米发酵物料2~3 m3/d,带消化液回流的厌氧发酵产气率达到2.2 m3/(m3.d);初始固含率8%的发酵物料经过消化液回流、排剩,最终发酵物的固含率为16.4%;小麦秸秆无回流间歇发酵产甲烷潜能最大达249.0 m3/t,对应的固含率为25%,带消化液回流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潜能达223.06 m3/t。

    2011年S1期 v.29 314-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受限空间瓦斯爆炸链式反应机理的敏感性分析

    贾宝山;李艳红;曾文;梁运涛;

    瓦斯爆炸是一种复杂的链式反应,为了探求其链式反应的动力学特性,采用详细的瓦斯爆炸链式反应机理(包括53种组分,325个反应),利用软件CHEMKINⅢ中的SENKIN子程序包,利用SENKIN子程序包中的敏感性分析程序块对瓦斯爆炸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分析,找出对瓦斯爆炸过程反应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的反应步。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对瓦斯爆炸过程中反应物浓度、自由基以及致灾性气体的生成和变化做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影响瓦斯爆炸的关键反应步为R158,R53,R98,R57,R155,R156,R38,R32,R119。

    2011年S1期 v.29 318-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7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实施环境标志标准对建筑、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促进作用

    石颖;全晔;

    以中国环境标志建筑、建材标准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定义及其标准遵循的原则,介绍了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标志标准HJ/T351-2007《生态住宅(住区)》、HJ/T296-2006《卫生陶瓷》、HJ/T297-2006《陶瓷砖》和HJ/T412-2007《预拌混凝土》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实施上述标准对建筑、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

    2011年S1期 v.29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商城冷却塔噪声治理

    周友援;

    商用建筑中央空调所用冷却塔由于受局限,与办公和居民点距离过近,其噪声常常超标,因此商场冷却塔噪声需要治理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从噪声源分析入手,采用隔声、吸声、消声、淋水噪声控制及减震五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S1期 v.29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20kV变压器噪声及其传播特性浅析

    黄青青;冯苗锋;王庭佛;

    变压器噪声呈中低频特性,距离衰减率低,传播影响范围大。通过对上海某220kV露天变电站变压器噪声的实测数据进行简要分析,论述了220kV变压器噪声的强度及其频率特性,并探讨了变压器噪声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传播衰减特性。

    2011年S1期 v.29 330-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杭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与防治

    余世清;吴灵鹞;夏阳;

    通过对杭州市高架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两侧敏感建筑群临路第一排/列和第二排/列噪声监测表明,高架道路两侧临路第一排/列和第二排/列敏感建筑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均超标,主次干道两侧临路第一排/列和第二排/列敏感建筑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基本全部达标,但夜间第一排/列全部超标,夜间第二排/列绝大多数超标。对高架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两侧不同水平距离处的交通噪声监测表明,昼夜要达到2类声环境标准距离在90~100 m外。建议杭州市交通干线防噪声距离控制为高架和城市快速路红线外不小于50 m,主干道红线外不小于40 m,次干道红线外不小于30 m。通过采用疏水性沥青路面、对高架道路设置隔声屏障、为敏感点安装隔声门窗、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可有效改善道路两侧敏感点室内外声环境质量。

    2011年S1期 v.29 33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我国规范与PIARC标准的公路隧道需风量分析

    丁超;张旭;蒋卫艇;

    以某长大高速公路隧道为例,结合我国隧道通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与PIARC2007标准(世界道路协会),针对不同行车速度,不同车辆更新情况、不同排放标准组合形式以及是否考虑NOx等情况,对各个不同工况的需风量分别进行计算,并从需风量计算方法、机动车排放量和污染物设计浓度三个方面对隧道需风量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设计规范与PIARC2007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适应当前及今后我国交通量及机动车排放特点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规范应在机动车排放量、污染物设计浓度限值等方面做出必要改进以达到合理确定隧道需风量的目的。

    2011年S1期 v.29 339-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研究与评价

    刘建艳;

    应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月牙河9个监测点表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排列顺序是Cu>Ni>Zn>Pb,当水体沉积物大于60cm深度时其重金属污染物风险处于警戒线以下(即安全范围),检测出一个点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出现峰值现象,其中Cu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以两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相近.Cu对月牙河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

    2011年S1期 v.29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可降解塑料及聚氨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建华;梁书恩;田春蓉;王艳艳;

    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迫切的形势下,降解塑料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聚氨酯材料在包装和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可降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总结和回顾了可降解聚氨酯材料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历程,阐述了其性能特点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与难点,展望了本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1年S1期 v.29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工艺去除重金属研究

    卢守波;宋新山;张涛;

    为探索高效、生态、低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采用新型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通过模拟重金属废水小试试验,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工艺去除重金属的特性,探讨了主要的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初始浓度、进水pH、废水有机物含量、系统电压均对工艺处理重金属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不同重金属受到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试验结果为本工艺在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1年S1期 v.29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现状和对策研究

    王琪;罗胜利;王强;周全法;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废物的飞速增长和国外电子废物的大量涌入,成为中国环境安全重大隐患。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其中最难以无害化和资源化,且所占比例最高(大于50%)的材料是环氧树脂。就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处置技术、国内外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战略高度,结合承担国家科技部相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的新工艺,并根据国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2011年S1期 v.29 357-359+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矿井乏风逆流氧化反应的数值模拟

    贾宝山;王英花;宋维源;邓洋波;田宇;刘立仁;

    在理论分析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乏风逆流氧化的一维数学模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了其逆流氧化反应过程,探讨了主要工况参数(如流速、当量比和半周期)对逆流氧化反应温度和反应速率的影响。模拟了半周期为30s、当量比为0.2、流速分别为0.06,0.1和0.2 m/s时温度场和反应速率的分布情况。总结出有关逆流氧化反应装置的燃烧特性以及工况参数对其燃烧特性影响的规律,对提高其燃烧效率和能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2011年S1期 v.29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渗析法再生CO_2电还原电解液的研究

    张龙龙;李军;

    探索了电渗析法再生CO2电还原电解液的可行性。以HCOOK溶液作为CO2电还原反应后的模拟液,采用单室电渗析装置对其进行再生,考察了电流、时间、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电流效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操作电流低于极限电流时,采用电渗析法再生CO2电还原电解液具有高的电流效率和再生率。

    2011年S1期 v.29 364-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分析与关键技术研究

    刘红旗;刘江涛;顾坚;张枫;张健;

    深入分析了加油站平衡式油气回收系统、真空泵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的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的油气回收效率和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密封性是平衡式失败和美国模式低效的根本原因,解决了困扰业界的罐压不高、罐压保持、后处理装置是否必要等困惑和争议,提出高效率、低密封性要求的"低罐压真空泵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2011年S1期 v.29 368-37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陕西不同区域接地逆温特征分析

    陈建文;何晓嫒;范建勋;孙彬彬;

    根据近年开展污染气象观测整理计算的33个项目54期有关边界层小球测风和低探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冬季和夏季接地逆温强度及厚度区域分布特征,不同区域接地逆温最大厚度出现时风速廓线和温度廓线特征。分析表明:陕西省接地逆温以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大城市周围,工业区以及陕北长城沿线荒漠区最为强盛,太白山区及秦巴山区最弱,山区、丘陵地带弱于平原地区,冬季强于夏季;接地逆温最大厚度出现时,地面风速较小,大气层接稳定,陕北长城沿线荒漠区大气水平扩散能力较强,陕南山区次之,关中城市工业区最弱。

    2011年S1期 v.29 372-37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各国移动电话比吸收率SAR标准介绍与SAR值数据分析

    石颖;全晔;

    以移动电话比吸收率SAR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移动电话比吸收率SAR的概念及国内外相关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分析了移动通讯制造商论坛(MMF)8个成员企业公布的移动电话SAR值数据分布情况,提出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尽量减少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下暴露的建议。

    2011年S1期 v.29 375-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潜流湿地堵塞成因及解决措施

    黄炳彬;孟庆义;何春利;

    堵塞是制约人工湿地长效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湿地设计的最关键环节。结合作者在人工湿地方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湿地堵塞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并列举了成功工程案例,为潜流人工湿地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11年S1期 v.29 378-380+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钼冶炼工艺的循环经济探讨

    都基峻;田刚;张凡;

    钼是重要的稀有金属之一,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辉钼矿来提取。我国普遍使用反射炉、回转窑等焙烧设备生产氧化钼,造成了严重的SO2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为改变辉钼矿焙烧分解工艺的污染状况,硝酸高压分解、碱性高压氧分解、次氯酸钠分解和电氧化分解等辉钼矿湿法工艺相继被开发出来。但是这工艺往往只关注在如何获取金属钼等资源,而忽视了辉钼矿中占40%的硫资源。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了不同辉钼矿分解工艺的物质流向,探讨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精神的工艺革新方向,提出了纯氧氧化焙烧和浓硫酸氧化两种新工艺。

    2011年S1期 v.29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东莞市夏季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与特征研究

    孟丽红;张敏;韩素琴;刘丽娟;

    利用2008年5月4-20日东莞市探空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大气边界层内的风场、温度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规定层高度主导风向为WNW,其风向频率值大于15%;2)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3)接地逆温大约在20:00左右生成,02:00以后逐渐消失,从06:00到17:00没有观测到接地逆温,一天中接地逆温大约维持12 h左右;4)混合层高度在清晨厚度较薄,午后混合层厚度较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011年S1期 v.29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洋山工程影响海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的研究

    叶金清;徐兆礼;

    分析了洋山工程群对附近海洋和渔场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山工程群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目前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鱼卵仔鱼、渔业资源数量等基本恢复到工程前的水平。洋山工程建设将会使工程附近小范围海域的潮流发生改变,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但总体上对杭州湾潮流场影响不大。施工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线铺设沿线,航道疏浚沿线,海底炸礁水域,大桥桩基沿线海域等,并使这些的底栖动物群落遭到破坏。建议启动人工鱼礁这样的生态恢复措施,首先恢复当地的渔业资源的饵料和底栖动物种群。还必须加强渔场管理。建议现有洋山渔场,除了秋季和冬季以外,一律禁止设立张网捕捞,并且从洋山工程对渔业的补偿费中拿出部分补偿渔民损失。建议发展上海特有的海洋旅游业,重点开发游玩、观光、游泳、垂钓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旅游场所,建立具有洋山特色的上海海洋公园。

    2011年S1期 v.29 389-39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厌氧氨氧化理论与工艺研究进展

    王昌稳;李军;陈瑜;王晓毅;马家轩;

    氨的厌氧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它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兼性和专性厌氧自养细菌的作用,将NH4+-N和NO2--N反应转化为N2的过程。ANAMMOX工艺与现有工艺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回顾了厌氧氨氧化现象的发现过程,介绍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理论和可行工艺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2011年S1期 v.29 393-39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工业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的污染现状与防治法规

    万梅;刘锐;汤灵容;王文东;蔡强;张永明;陈吕军;

    我国城市工业迅速发展,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代表的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VCHs)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也日益显著。城市建设过程中受VCHs污染的工业场址若直接再开发为住宅区、商业区、学校等公众场所将危害公众健康,因此,在这类土地转型利用前对污染场址的环境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概述了典型VCHs在国内外的生产使用情况;介绍了VCHs在工业城市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分布的广泛性,以及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相关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我国VCHs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污染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1年S1期 v.29 397-40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部分湿式氧化法的污泥资源化研究

    陶明涛;张华;王艳艳;邓瑞;

    介绍了部分湿式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指出COD去除率是判断是否部分湿式氧化的重要指标。用高压反应釜进行污泥处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适合氧气量的条件下,考察了COD去除率、有机物降解率、pH值、过滤性能等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实现污泥的部分湿式氧化。考察了污泥经过部分湿式氧化后产物的性质,包括颗粒分布、有机物含量、养分含量和重金属等项目,分析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前景。

    2011年S1期 v.29 402-40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粉煤灰制备含硫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仝坤;张以河;侯连栋;陈建;郭晓艳;孙晓霞;

    介绍了粉煤灰的来源、数量、危害、主要成分及性质,简介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情况;综述了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含硫絮凝剂的工艺、方法等研究现状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该类絮凝剂处理污水的机理;对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粉煤灰提出了建议。

    2011年S1期 v.29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高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氧化速率的实验研究

    齐笑言;宋宝华;刘安安;于方;王中原;邹东雷;

    通过有机玻璃柱小试及放大实验,对影响镁法脱硫产物亚硫酸镁氧化制备硫酸镁过程中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金属硫酸盐制成的复合物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该过程的氧化效率,即催化剂浓度为0.008 mol/L,pH5~8,在反应时间为4 h,上清液中硫酸镁浓度由9.26%提高到25.75%。

    2011年S1期 v.29 409-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气含率的研究

    李瑞芳;邢世录;田瑞;李春丽;乔波波;李芳;

    通过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总平均气相含率、下降区气含率和上升区气含率的测量和研究,实验表明:反应器运行的适宜工况流量为:100~300 m3/h之间,曝气量:2.5~7.5 m3/h;验证了静压差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适用性;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得出膜生物反应器中总平均气含率随曝气量的增大而增加,整个下降区气含率及计算得到的上升区气含率都稳定增大,但下降区内部每段气含率呈现余弦曲线的变化规律。

    2011年S1期 v.29 412-415+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剂供应系统的应用分析与技术改进

    万亨;

    作为湿法烟气脱硫的组成部分,吸收剂供应系统担负着供应二氧化硫吸收剂的重要任务。针对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给出了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技术改进方案,供业内参考。

    2011年S1期 v.29 416-41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启动性能研究

    丁绍兰;贾文颖;董凌霄;刘溪坤;汪迪;

    研究了以厌氧污泥接种的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的启动,考察了其快速启动过程中的处理效果及颗粒污泥的形成。结果表明:在中温(34±1)℃条件下,先固定进水浓度为1000 mg/L,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48 h-24h-12 h,后固定HRT为18 h,并逐步提高COD浓度的方法,HABR在38 d内完成了启动。启动完成时容积负荷为3.3 kgCOD/(m3.d),COD去除率>95%,出水pH在6.9~7.2,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小于2 mmol/L。启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生物相选择和分离特性,同时证明HABR中填料上的生物量对COD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2011年S1期 v.29 419-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曝气调节-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

    程婷;陈晨;胡大华;黄兆琴;

    介绍了采用曝气调节-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为主的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经过调试运行,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工艺运行成本低,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其中COD、BOD5、SS与氨氮去除率均在85%以上,出水水质优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2011年S1期 v.29 42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西北干旱区中小城市水价探析

    刘小晖;王得楷;张满银;龚琪;

    为了促进西北干旱区中小城市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解决该地区中小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水价作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水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制定出该地区中小城市的水价。以西北干旱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石河子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石河子居民、居民生活用水情况、现行水价、居民家庭节水情况、居民的心理承受水价以及平时生活的节水意识等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居民的心理承受偏低,现行水价仍有一定的上调空间,调价范围为1.58~2.31元/m3,最高可调至4.11元/m3。结合石河子的水价,为西北干旱区的中小城镇的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2011年S1期 v.29 426-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及工程应用

    赵玉柱;吉恒;刘建伟;刘宾;夏晓华;

    根据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组成、特性和处理现状,在大量小试和中试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以"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为核心的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状况,并对该技术的工艺组成、特点及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够将污染物处理和能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真正实现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011年S1期 v.29 43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低温A/O-MBR工艺启动试验研究

    郑建国;李林宝;

    研究了A/O-MBR工艺低温(水温在5~12℃)启动效能,结果表明,低温下A/O-MBR工艺启动迅速,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时间较短。启动过程中根据出水水质情况,逐渐提高负荷,运行34 d,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6%以上,至稳定运行后氨氮的负荷平均可达到0.419kg/(m3.d),反硝化效果系统去除率基本能稳定在60%左右。

    2011年S1期 v.29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垃圾渗滤液的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生物工艺述评

    叶舟;

    采用文献调研法比较评价了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生物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主要指COD)主要由渗滤液年龄决定,B/C值和渗滤液年龄对COD去除有重要影响。传统生物处理常采用多级组合工艺,渗滤液特性、工艺单元数、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率等是影响COD去除的重要参数。近年来,MBR工艺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B/C值较低的老龄渗滤液,MBR工艺可获得更好的COD去除效果,也有利于废水的膜深度处理。

    2011年S1期 v.29 43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压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中溶气压力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与应用研究

    郝玉芳;

    以实际工作中的含油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加压气浮处理工艺,通过多年的实际应用与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气浮压力对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溶气罐压力的调整,可得到最佳的出水水质。该项研究结果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易于控制、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011年S1期 v.29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工程》投稿须知

    <正>《环境工程》杂志是综合性、应用性的环保科技刊物。重点报道工业污染防治的先进实用技术。一、征稿内容1.工业领域产生的污水、烟尘、有害气体、固废、噪声等的污染防治技术,及其监测、评价、节能技术等。2.创新或改进工业污染防治的工艺、设备、方法、材料等。

    2011年S1期 v.29 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