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水污染治理

  • 新型厌氧反应器启动运行试验

    孙延格;王素兰;邢传宏;

    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并以模拟高浓度废水为基质,对其进行启动试验研究,考察在负压控制和间歇曝气条件下新型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启动阶段COD去除率较高,平均去除率为70%,出水pH和SS稳定,反应器内无浮渣出现。同时,负压条件下反应器内所产沼气可优先分离,产气量及上升速度明显高于正压条件;另外,对反应器沉淀区污泥进行间歇曝气可加速污泥中微气泡的分离。

    2010年03期 v.28;No.16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发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及运行

    罗领先;杨广建;时鹏辉;

    采用气浮+接触氧化池工艺处理某发制品废水,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运行参数及经济技术指标。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发制品废水,最终出水指标为:ρ(COD)=90 mg/L、ρ(BOD5)=25 mg/L、ρ(SS)=75 mg/L、ρ(NH3-N)=20 mg/L、色度=69倍,其出水水质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2010年03期 v.28;No.16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进展

    刘晓侠;赵光辉;李彦锋;徐艳艳;毛囡囡;

    随着化学化工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日益增多,其新型适用的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就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而言,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彻底矿化降解污染物、处理费用低、二次污染风险低等优点,但对浓度高、毒性大及疏水性强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受到限制。近期发展的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two-phase partitioning bioreactor,即TPPB)法则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中显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综述了TPPB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TPPB技术的应用前景。

    2010年03期 v.28;No.165 8-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微电解-UASB组合工艺处理糠醛废水

    张清友;赵志强;

    针对糠醛废水pH低、有机物含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难降解等特点,采用微电解-UASB组合工艺处理糠醛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后续UASB法产生颗粒污泥后,在进水ρ(COD)超过5 000 mg/L,pH值为5左右时,废水去除率稳定在80.5%以上,出水pH值为7,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0年03期 v.28;No.16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脱氮系统对重金属的耐受性研究

    荣宏伟;张可方;王勤;张朝升;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合并集中处理是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趋向。根据工业废水中常见的Cu2+和Zn2+两种重金属离子,研究了生物脱氮系统对Cu2+和Zn2+的耐受性。试验发现ρ(Cu2+)>0.5 mg/L对生物脱氮系统中COD和TN的去除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ρ(Cu2+)>5 mg/L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ρ(Zn2+)>30 mg/L时对生物脱氮系统的有机物、NH 4+-N和TN的去除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逐渐提高Cu2+、Zn2+浓度对生物脱氮系统进行驯化,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保证污水处理效率。

    2010年03期 v.28;No.16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赤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改造

    王白杨;果志强;凌晓;赵方方;

    某生物制药公司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复杂,属难降解废水。原处理工艺对萃余液处理不够彻底,出水难以达标排放,因而对原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即在原有构筑物基础上采用UASB+二级A/O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COD去除率高于95%,ρ(氨氮)<10 mg/L。

    2010年03期 v.28;No.16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膜系统处理电镀废水实验研究

    董佳;彭丽花;黄瑞敏;

    采用膜系统处理二级排放电镀废水,研究在不同的进水条件与操作条件下,膜系统分离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及回收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系统去除二价及以上重金属离子非常有效,当系统的运行压力为0.65 MPa,进水pH在6~8,进水流量和回流比分别维持在1 m3/h与1.0左右,膜系统对Cr3+、Cu2+、Ni2+去除率分别可达99.3%、98.9%、98.6%;废水回收率达35%,运行成本仅为1.6元/t;运用膜系统处理二级排放电镀废水可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2010年03期 v.28;No.16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级A/OVT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周集体;邢礼娜;张劲松;

    采用水解酸化、多级A/O垂直折流生物膜反应器(vertical tubulant biological reactor,VTBR)、混凝和Fenton氧化组合技术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处理。其中水解酸化预处理阶段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混凝降低了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一级A/O VTBR以脱碳为主,二级A/O VTBR主要脱碳和脱氮,三级好氧VTBR强化对氨氮的去除,Fenton氧化则对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为3 000~3 500 mg/L,ρ(BOD5)为1 212 mg/L,ρ(NH3-N)为109 mg/L条件下,保持好氧段ρ(DO)为3~7 mg/L,缺氧段ρ(DO)<1 mg/L,总停留时间HRT 56 h,该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95%,出水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2010年03期 v.28;No.16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混凝-接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洪晨;邢奕;闫伟奇;侯佳;周佩庆;

    对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进行研究。混凝部分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氯化铁(FC)3种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AC的处理效果最好,并确定了混凝的最佳pH值和投加量。在生物接触氧化试验部分,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经试验,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68%和95.23%。

    2010年03期 v.28;No.165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爆破制浆造纸黑液处理工艺研究

    王震;马勇光;

    爆破制浆造纸黑液经三效蒸发装置浓缩后,固形物含量可达34%~40%,利用内旋式不锈钢喷枪送入锅炉炉膛内燃烧,可将爆破制浆造纸黑液全部处理不外排。同时,每立方米浓缩黑液可平均节约燃煤91.06 kg,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2010年03期 v.28;No.165 33-3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草浆造纸黑液无污染排放治理新方案——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碱

    刘彦华;葛道才;杨超;李士琦;

    介绍碱法草浆黑液采用膜技术处理的各种方案,着重介绍了碱法草浆黑液资源化全回收技术并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先用硫酸中和酸析黑液中的木质素,或用纳滤方案回收木质素,然后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已去除木质素的黑液中的酸和碱,最后经蒸发和喷雾干燥回收其中的糖、其他营养成分及大部分水,达到无污染排放的目的。该方案碱回收率在50%~80%,取决于黑液中碱的浓度,回收1 t碱的耗电量低于2 500 kW.h。该法的基本投资比同规模碱回收法节省60%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0年03期 v.28;No.165 36-3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废水试验

    孔秀琴;石小锋;任瑞芳;赵峰;邢新会;

    研究了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经过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先后次序的变换,得出了最优处理工艺。结果表明:"PSB+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PSB"工艺COD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4.7%和96.0%;"活性污泥+PSB"工艺有较强的去除钙质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该工艺适合处理此种含高钙、高氯、高碱明胶的废水。

    2010年03期 v.28;No.16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提铜选矿药剂生产废水处理中污泥驯化研究

    华金铭;曾佳伟;朱秋华;廖小山;

    针对提铜选矿药剂生产废水气味浓、浊度高、色度高、含有机毒物、油类物质含量高、高盐分、高COD的水质特点,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在前期预处理工艺研究基础上,采用预处理废水,对生化处理单元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研究。结果表明:先采用常规的COD负荷提升法对活性污泥进行兼氧、好氧单独驯化,然后进行兼氧-好氧活性污泥组合驯化,经2个月左右可驯化出高活性的兼氧、好氧污泥。当进水ρ(COD)≤7 800 mg/L,经兼氧-好氧生化处理后,出水ρ(COD)低于150 mg/L。兼氧、好氧生化工艺参数分别如下:ρ(MLSS)=3 700 mg/L、HRT=3~4 d、有机容积负荷OLR<1.3 kg/(m3.d);ρ(MLSS)为8 400 mg/L、HRT2~3 d、OLR<0.3 kg/(m3.d)、ρ(DO)=5~6 mg/L。

    2010年03期 v.28;No.165 43-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渗沥液预处理工程设计

    耿震;蒋岚岚;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渗沥液预处理工程采用UASB+MBR处理工艺,其处理规模为800 m3/d。介绍了工程流程、设计特点及设计参数。该工程已投入实际运行。

    2010年03期 v.28;No.16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电化学氧化杀灭水库原水中藻类的研究

    梁文艳;邹元龙;

    由Ti/RuO2棒为阳极、不锈钢管为阴极组成电氧化管式反应装置,对电氧化杀灭水库含藻原水中的藻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处理累积停留时间20 min后,叶绿素a去除率达100%,对浓缩10倍水样,藻毒素MCLR的去除率达98%以上。细胞的死亡及胞内物质的损失,导致溶液DOC值从32 mg/L上升至50 mg/L,但在电氧化作用下,可下降至12 mg/L。氧化降解产物使溶液UV254值上升,从0.09 cm-1上升至0.14 cm-1,溶液UV410值没有太大变化。处理过程中pH值从8.4迅速下降至7.4后,基本维持稳定,电导率以21μS/(cm.min)速率呈线性下降趋势,溶液离子浓度改变较大。

    2010年03期 v.28;No.16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刘彦华;申英俊;杨超;李士琦;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焦化厂焦化废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处理后的水中氨氮、COD和色度达到或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指标,处理工艺无二次污染,是较为理想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2010年03期 v.28;No.165 56-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LC的回收地膜清洗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

    徐立军;段友莲;黄卉;

    结合新疆回收地膜清洗污水的特点及水循环需要,采用"EIC三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小型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及控制原理,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2010年03期 v.28;No.16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烟气污染治理

  • 气喷旋冲烟气脱硫装置运行关键控制

    羊韵;李勇;刘旭华;

    气喷旋冲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烧结烟气脱硫装置(XPB)是宝钢针对烧结烟气特性自主研发的新型脱硫技术,较详细论述该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控制:增压风机风门或叶轮的控制、吸收塔进气箱温度的控制、吸收塔反应池pH值的控制、曝气管浸没深度的控制等。

    2010年03期 v.28;No.16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烧结烟气活性炭脱硫研究

    党玉华;齐渊洪;王海风;

    研究了烧结烟气脱硫剂活性炭的反应原理。根据烧结厂烟气参数,在活性炭烧结烟气脱硫试验装置中,研究了活性炭粒度,烟气温度及活性炭质量对烧结烟气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5.5%以上,为进一步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0年03期 v.28;No.165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脱硫喷淋塔除尘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

    冯金煌;陈活虎;

    根据燃煤电厂烟气中粉尘成分、来源及排放特性,对影响脱硫喷淋塔除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0.3μm时,颗粒度越大,去除率越高,粒径<0.3μm时,则相反;烟气流速及浆液喷淋密度与除尘效率呈正相关性,优化各影响因素,喷淋塔除尘效率可高达84%,其处理后粉尘质量浓度<50 mg/m3。

    2010年03期 v.28;No.165 70-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液柱塔喷浆管道设计与优化

    杜云贵;邓佳佳;杨斌懿;余宇;肖涛;

    为了研究喷淋液柱吸收塔喷浆管道的喷嘴喷射流量以及液柱高度,对喷浆管道的流场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平台,对某电厂2×360MW机组液柱脱硫塔喷浆管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SIMPLE算法进行计算,计算对比了不同结构喷浆管各喷嘴对应的液柱高度分布以及流量分布,得到了最优化的液柱塔喷浆管道结构,并根据计算结果指导设计。

    2010年03期 v.28;No.16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控制燃煤烟气汞污染研究进展

    徐丽梅玫;李彩亭;夏扎旦·阿不力克木;高招;

    就当前国内外利用现有气体净化设备和传统的脱汞技术进行燃煤电站汞污染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类设备与技术的脱汞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向建议。

    2010年03期 v.28;No.16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改造

    杜云贵;隋建才;杨晓君;

    某电厂300 MW机组由于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差别很大,其实际燃煤的含硫量远远超过设计值,造成烟气中SO2排放量成倍增加,不能达标排放,需对其已有脱硫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对吸收塔、氧化空气系统、石膏脱水、石灰石浆液供给系统、事故浆液排放系统进行了扩容改造。吸收塔浆液池增高壳体采用塔内立杆倒拉的方法进行顶升安装,上部1.8 m层喷淋层壳体采用吊装。改造后实际运行表明:脱硫率超过96%的设计值,其他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改造后每年减排SO2 6.4万t,减排粉尘358 t,每年可节省排污费支出4 032万元,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0年03期 v.28;No.16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法处理饲料恶臭废气工程应用研究

    魏在山;谢志荣;

    生物法处理饲料恶臭废气工程应用研究表明,在288 d运行期间示范工程装置表现出了良好的运行稳定性,氨的净化效率一般稳定在90%以上,可达99%。经过当地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表明饲料恶臭废气经生物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这一成果对我国饲料行业恶臭废气的治理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该生物脱臭技术具有抗负荷、温度变化能力强、设备简单、停留时间短、运行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潜力。

    2010年03期 v.28;No.16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氮氧化物(NOx)废气治理工程实例

    赵济强;靖伯奎;

    针对氮氧化物(NOx)废气瞬时爆发性浓度极高、气量大,难于治理的危害特性,设计了一套适合敞开作业的通风净化系统装置。该工程既解决了原有NOx废气处理工艺的难题,提高NOx废气处理技术,又解决了"黄龙"对大气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2010年03期 v.28;No.16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中氨气变化及其影响

    单爱丽;王帆;严红;

    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比较严重,而氨气挥发是氮损失的主要途径。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其堆肥过程中氨气变化规律及其对堆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期间,氨气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基本稳定在5 mg/kg左右;而全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铵态氮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小至稳定;pH值先下降后升高,最终稳定在中性范围内;w(C)/w(N)先增加后下降;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

    2010年03期 v.28;No.16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危险废物水泥固化工艺的工程设计与探讨

    高波;刘淑玲;王敏;王琦;

    以江苏省某危险废物处置场固化工段为例,介绍了危险废物水泥固化工艺的工程设计方案,针对水泥固化工艺在设计时提出了一些问题及建议,可为同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0年03期 v.28;No.16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泥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顾岱鸿;慕立俊;李斌;谢辉;

    污泥含油量和微生物接种量是影响微生物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效果、时间和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安塞油田地面污泥为样本,在确定污泥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给出了不同污泥含油量和不同微生物接种量对降解速率影响的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论,综合考虑处理周期和成本,确定待处理污泥的含油量上限为8%,最佳微生物接种量为6%。按此条件进行现场施工,经过100 d的降解,污泥含油量降至1%以下,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2010年03期 v.28;No.16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目标模糊决策模型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李峰;李甲亮;

    水质环境质量评价宜采用多项控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模糊理论和考虑优先隶属度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推导出水环境质量多目标模糊决策评价图,用以说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或变量的相互联系,以非常直观地分析概念,讨论水质变化趋势。模型可客观地评价水域单元的各类水质指标。

    2010年03期 v.28;No.165 102-1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蚁群投影寻踪回归在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方崇;黄伟军;周秀平;

    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特性,选择总磷(TP)、总氮(TN)、耗氧量(CODMn)、透明度(SD)、生物量等5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采用蚁群算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8个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研究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合理可信、方法简单,为湖泊水体营养化状态的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2010年03期 v.28;No.165 104-10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和废水中六价铬测定关键问题研究

    杨文武;张钧;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应用国标经典分析方法——GB7467-1987《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对水和废水中六价铬测定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运用该方法进行水和废水中六价铬测定中的一些关键操作技术问题。指出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最新生产的合格的二苯碳酰二肼试剂,初步了解水样来源,尽量弄清所含成分,准确进行干扰消除,适当改进国标分析方法,能够确保水样六价铬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010年03期 v.28;No.165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气相色谱法测定沼气中的甲烷

    张艳艳;韩秀丽;

    用气相色谱法对沼气成份中的甲烷进行测试。色谱柱为Porapak Q填充柱,载气为氩气,最佳工作条件为:柱温40℃,检测器温度180℃,进样器温度100℃,桥电流50 mA,载气流速20.3 mL/min,并利用外标法建立工作曲线。结果表明:所选色谱条件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沼气进行测试,分离效果好,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度,适合大量样品的测定。

    2010年03期 v.28;No.165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发酵法溶剂生产工艺的流程模拟与参数优化

    王洪海;高长虹;李春利;李建慈;王荣良;

    对发酵法溶剂生产的精馏工艺流程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PROII进行了模拟。将复杂的流程分为醪塔子系统、丁塔子系统和乙丙子系统,采用液体活度系数模型NRTL和非理想物系的CHEMDIST算法,利用Distillation模块、Simple HX模块、Flash模块和Mixer模块分别进行模拟。流程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以减少塔釜废液中溶剂含量为优化目标,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CD)与PROII流程模拟相结合,对醪塔的部分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可使废液中溶媒含量减少至0.008%,远低于原工艺数据。

    2010年03期 v.28;No.16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兼氧型MBR工艺对污泥自消化效果的研究

    廖志民;

    研究了兼氧型MBR工艺中,当溶解氧控制在0.1~3.0 mg/L时,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所占比例达80%。实验进水COD浓度为60~600 mg/L,COD去除率平均达93%;MLVSS浓度一直保持稳定,平均值为11 090 mg/L,而无机灰分浓度逐渐积累,实验开始时为3 107 mg/L,实验结束时达5 830 mg/L。结果表明,兼氧型MBR工艺可实现污泥自消化,不排放有机性污泥。兼氧型MBR工艺还对膜组件有一定自清洁作用,运行周期可达4个月。实验证明,兼氧型MBR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不排放有机污泥以及减轻膜污染的特点,是一种创新性的污水处理技术。

    2010年03期 v.28;No.165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沙尘暴、浮尘与霾

    <正>沙尘暴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

    2010年03期 v.28;No.165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固废处理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固废产业投资将达8 000亿元。在国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固废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其中城市固废处理行业的市场化前景最佳。中国固废网发布的《20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行业投资分析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生活处理处置市场资金投入相比"十一五"期间将大幅提高,未来5年内垃圾处理费的全面开征与上调将成趋势,未来10年垃圾发电产业的年投资额将高达800亿元。

    2010年03期 v.28;No.165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三洋公司推出太阳能自行车棚

    <正>新华网北京3月16日报道:日本三洋公司16日宣布,公司在东京开放了2个太阳能自行车棚,每个车棚可以为1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据法新社16日报道,三洋公司推出的这种太阳能自行车棚设立在东京的公交线路附近。自行车棚利用车棚顶部的太阳能板发电,可以为100辆三洋电动自行车充电。

    2010年03期 v.28;No.165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规范最大节水科技馆在天津开馆

    <正>中国规模最大的节水科技馆——天津节水科技馆在第18个"世界水日"之前开馆。在这里,参观者自己动手,通过互动性试验设备,形象地走进水的世界、了解如何节水。

    2010年03期 v.28;No.165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水周第一天——世界水日关注水质安全

    <正>2010年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也是第23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世界水日,实际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当时除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外,各国还面临着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灾旱灾愈演愈烈的情况,严重威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当然更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1月18号,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93号决

    2010年03期 v.28;No.165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